稀土工業(yè)區(qū)土壤中釷形態(tài)的植物可利用性評價
上一篇 / 下一篇 2010-03-14 20:34:32/ 個人分類:ICP & ICP-MS
- 文件版本: V1.0
- 開發(fā)商: 來源網絡
- 文件來源: 網絡
- 界面語言: 簡體中文
- 授權方式: 免費
- 運行平臺: Win9X/Win2000/WinXP
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學報 2009, 18(4): 1274-1278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
郭鵬然1,2,賈曉宇3 ,段太成3 ,仇榮亮1 ,陳杭亭3*
1. 中山大學環(huán)境科學與工程學院,廣東 廣州 510725 ;
3.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//國家電化學和光譜研究分析中心,吉林 長春 130022
摘要:土壤中釷的生物可利用性與其對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的危害密切相關。分別采用小麥盆栽培養(yǎng)實驗和連續(xù)萃取方法研究 (Triticum aestivum L. )對土壤中釷的吸收及根際土壤和原質土壤中釷形態(tài)差別。結果表明,根際土壤中釷的質量分數較原質土壤低,根際土壤和原質土壤中釷的形態(tài)分布存在一定差別,根際土壤中非殘留態(tài)量較原質土壤中高。利用吸附了釷的高嶺土、蒙脫土、碳酸鈣、無定形氧化鐵、無定形氧化錳和腐殖酸等作為小麥水培實驗基質材料,并采用連續(xù)萃取方法對釷各形態(tài)的植物可利用性進行了考察。吸附材料中釷對小麥吸收的貢獻指數由大到小的順序為:高嶺土、碳酸鈣、腐殖酸、無定形氧化鐵、 無定形氧化錳、蒙脫土。由各模擬材料結合的優(yōu)勢釷形態(tài),釷各形態(tài)的小麥可利用性由大到小的順序為:離子交換態(tài)、碳酸鹽結合態(tài)、有機質吸附態(tài)、無定形鐵錳氫氧化物共沉淀態(tài)、晶形鐵錳氫氧化物結合態(tài)。
關鍵詞:土壤;釷;小麥培養(yǎng);連續(xù)萃?。恍螒B(tài);植物可利用性
ICP-MS 法(X series 2 型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(fā)射光譜儀)
下載提示:
1.您還沒有登錄,只有登錄后才可以下載此資源, ,
2.如果您還沒有注冊,請
3.下載不減少用戶積分。
本地下載鏈接
- 下載地址:稀土工業(yè)區(qū)土壤中釷形態(tài)的植物可利用性評價 您還沒有登錄,不能下載此內容,請 ,如果您還沒有注冊,請
相關閱讀:
- Thermo的iCE系列原子吸收英文樣本 (Neo, 2010-3-14)
- 氫化物發(fā)生原子吸收法準確測定魚類中的痕量汞 (Neo, 2010-3-14)
- X系列ICPMS的π離子提取系統介紹 (Neo, 2010-3-14)
- SEC-ICP-MS 結合同位素稀釋技術分析金屬蛋白 (marple, 2010-3-14)
- 微波消化ICP-MS 同時測定補鈣食品中Pb、Cd、Cu和As 的應用研究 (marple, 2010-3-14)
- 高效液相色譜-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分析生物樣品中硒 的化學形態(tài) (marple, 2010-3-14)
我的欄目
標題搜索
日歷
|
|||||||||
日 | 一 | 二 | 三 | 四 | 五 | 六 | |||
1 | 2 | 3 | 4 | 5 | |||||
6 | 7 | 8 | 9 | 10 | 11 | 12 | |||
13 | 14 | 15 | 16 | 17 | 18 | 19 | |||
20 | 21 | 22 | 23 | 24 | 25 | 26 | |||
27 | 28 | 29 | 30 |
我的存檔
數據統計
- 訪問量: 8305
- 日志數: 2
- 文件數: 30
- 建立時間: 2009-01-28
- 更新時間: 2010-03-14